近年幾乎所有頂級品牌都造彩面工藝表,又琺瑯彩又雕刻又鏤空,實在琳瑯滿目。
文無第一,工藝難定高下,藝術很難分高低,只能說各擅勝場。
造工藝表,除了講求復雜表,更重要的是工藝,材質也很重要。
我不敢說寶璣這款作品比其他同類的更出類拔萃,但從材質從工藝的角度去衡量,它絕對不落人后,甚至至少在今天是獨步表壇。
寶璣自推出了其標志性的傳世系列腕表(這是第一款在底板頂部展示機芯機制的時計)這個系列的誕生,有別于其他表廠的復刻精神,誰能知道向來保守的寶璣,
竟然能做出驚人大膽的嘗試,盡管諸多技術被大量模仿但從未被超越,此后更是不斷充實。
傳世系列的經典設計就在于將通常隱藏在夾板之下的橋架、發條盒、傳動齒輪、擒縱機構和其它機芯零件直接展示于表盤之上,令精密機械運轉的奧秘毫無保留地呈現于眼前。
發條盒在表盤中央,發條盒下方,從左到右,圍繞著二輪、三輪、四輪(秒輪)、擒縱輪、擺輪,機芯布局對稱,傳動輪系都有獨立夾板,非常古典。
時針分鐘表盤,在12點位,在時分盤左邊,是逆跳小秒針。
此款腕表正中央可清楚看見發條盒,4點方位,擺輪在勻稱的橋架支撐下用飽含生命力的律動,6點到9點方位,傳動輪系統緩慢而有規律地徐徐轉動。
機芯的主動傳動系統完全暴露,從機芯背面可以看到“戰斧”形的自動陀。
什么是噴丸處理?通俗來講,就是用高速噴射的“彈丸”(金屬球或陶瓷球),給夾板“砸出”一個個小坑,并保留了夾板金屬光澤。注意是噴丸,不是噴砂。
同時,從歷史古董原型的角度講,寶璣古董懷表的機芯夾板也是這個外觀,可以說完美還原了歷史。
位于盤面上方的時分盤,鋪滿機鏤雕刻裝飾,使用藍鋼的寶璣指針,保持了寶璣一貫的風格。逆跳小秒針的弧形扇面,從10點位和8點位通過。逆跳小秒針是通過機芯背面的逆跳齒條、逆跳杠桿、逆跳凸輪聯動來控制的。
寶璣是眾多名表品牌中,唯一掌握并量產硅游絲末端上繞的品牌。由于現代名表上的很多功能、零部件,都是寶璣在歷史上發明的,以其持之以恒的創新精神和卓越的制表實力令世人傾倒,因此,寶璣一直被稱為“鐘表之王”。